【海国图志什么时候写的】《海国图志》是近代中国一部重要的思想著作,由魏源所著。这部书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,尤其对后来的洋务运动和维新思想起到了推动作用。本文将从时间、作者、背景等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内容。
一、
《海国图志》成书于1842年,是清代学者魏源在鸦片战争后撰写的综合性地理与政治类书籍。该书旨在通过介绍世界各国的地理、历史、政治制度及科技发展,帮助国人了解外部世界,以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为宗旨,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,以图自强。
魏源在撰写此书时,正值中国遭受列强侵略、民族危机加剧的时期。他深受林则徐等人的影响,主张开眼看世界,打破传统闭关锁国的思想。《海国图志》最初仅有50卷,后来扩充至100卷,内容更加丰富。
尽管《海国图志》在当时并未广泛流传,但其思想影响深远,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重要标志之一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说明 |
书名 | 《海国图志》 |
作者 | 魏源(清代思想家、史学家) |
成书时间 | 1842年(鸦片战争后) |
初版卷数 | 50卷 |
后期扩展 | 后来增至100卷,内容更加丰富 |
主旨 | 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,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与制度,以图自强 |
背景 | 鸦片战争失败后,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,魏源希望通过此书唤醒国人 |
影响 | 对后来的洋务运动、维新思想有重要影响,被视为近代思想启蒙的代表作之一 |
如需进一步了解《海国图志》的内容或其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,可继续查阅相关文献或研究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