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始作俑者意思是什么】“始作俑者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源自古代的丧葬习俗。在古代,人们用陶土或木头制成人形的俑(即陪葬品)来代替活人殉葬,后来这种做法被禁止。但有人仍偷偷使用,因此被称为“始作俑者”。这个成语原意是指第一个制造俑的人,后来引申为某种不良行为或恶劣风气的最早发起者。
一、
“始作俑者”字面意思是“第一个制作俑的人”,但在现代汉语中,它已经演变为一个带有贬义的成语,用来形容那些首先发起某种不好的行为、错误的做法或不良风气的人。这个词常用于批评那些带头做坏事或引发问题的人。
需要注意的是,“始作俑者”虽然有贬义,但它并不一定代表“罪魁祸首”,而是强调“第一个开始”的角色。有时候,这个词也可以用于讽刺,表示某人虽然不是主谋,但却是引发问题的第一人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始作俑者 |
拼音 | shǐ zuò yǒng zhě |
出处 | 《左传·哀公十五年》 |
字面意思 | 第一个制作俑的人 |
引申含义 | 首先发起某种不良行为或恶劣风气的人 |
用法 | 贬义词,多用于批评或讽刺 |
例句 | 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竟然是他,真是让人想不到。 |
注意事项 | 不宜用于正式场合,多用于口语或文学作品中 |
三、小结
“始作俑者”虽源于古代的丧葬习俗,但在现代汉语中已成为一个具有明确贬义的成语。理解它的真正含义,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词汇。同时,也要注意其语气和语境,避免误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