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巴山楚水凄凉地全诗】一、
“巴山楚水凄凉地”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《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》。这首诗是刘禹锡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遇时所作,表达了他在长期贬谪后重返京城的感慨与对人生境遇的思考。
全诗情感深沉,语言凝练,既有对过往岁月的回顾,也有对未来的展望。其中“巴山楚水凄凉地”一句,描绘了诗人被贬之地的荒凉景象,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寂与悲凉。
以下为该诗的全文及简要解析:
二、原文及解析
诗句 | 解析 |
巴山楚水凄凉地,二十三年弃置身。 | “巴山楚水”指诗人被贬的偏远地区,“凄凉地”写出了环境的荒凉与心境的落寞;“二十三年弃置身”说明自己被贬时间之长,内心充满失落感。 |
怀旧空吟闻笛赋,到乡翻似烂柯人。 | 用典“闻笛赋”表达对故人的怀念,“烂柯人”比喻久别家乡,物是人非。 |
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 | 以自然景象比喻人生,即使身处困境,仍能看到希望与新生。 |
今日听君歌一曲,暂凭杯酒长精神。 | 表达在朋友的鼓励下,重新振作的精神状态。 |
三、诗歌背景与意义
刘禹锡因参与“永贞革新”失败,被贬至巴山楚水(今四川、湖北一带)长达二十三年。在这段漫长而孤独的岁月里,他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心态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经历,也体现了唐代士大夫在逆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。
四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诗名 |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|
作者 | 刘禹锡 |
出处 | 唐代 |
主题 | 被贬经历、人生感悟、乐观精神 |
名句 | 巴山楚水凄凉地,二十三年弃置身。 |
情感基调 | 悲凉中透出希望 |
诗歌风格 | 简洁凝练,意境深远 |
用典 | 闻笛赋、烂柯人 |
核心思想 | 逆境中保持希望,积极面对人生 |
如需进一步了解该诗的历史背景或文学价值,可参考相关古籍或研究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