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步履蹒跚是什么意思】“步履蹒跚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走路时脚步不稳、缓慢或摇晃的样子。这个词语多用于描写年老体弱的人走路的姿态,也可以用来比喻做事不够稳健、进展缓慢。
一、词语解析
词语 | 步履蹒跚 |
拼音 | bù lǚ pán shān |
含义 | 形容走路不稳、缓慢或摇晃的样子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老年人或身体虚弱者走路的姿态,也可比喻行动迟缓或进展缓慢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步履蹒跚,行止无度。” |
二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描述老人走路 | 老人步履蹒跚地走在小路上,显得十分吃力。 |
比喻进展缓慢 | 这个项目步履蹒跚地推进,迟迟没有实质进展。 |
表达动作不稳 | 他喝醉酒后步履蹒跚,差点摔倒。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词语 |
近义词 | 步履维艰、踉踉跄跄、步伐不稳 |
反义词 | 行走如飞、健步如飞、步伐稳健 |
四、总结
“步履蹒跚”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,不仅用于描述人的行走状态,也常被引申为做事或发展过程中的缓慢和艰难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以根据语境灵活使用这一词语,增强语言的表现力。
通过表格的形式,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该成语的含义、用法及相关词汇,帮助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加准确地运用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