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石壕吏原文】《石壕吏》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叙事诗,收录于《杜工部集》中。该诗通过描写战乱时期官吏强行征兵的场景,反映了人民在战争中的苦难与无奈,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。
一、
《石壕吏》以一个老妇人被官吏抓走为线索,讲述了战乱年代百姓的悲惨遭遇。全诗语言质朴,情感深沉,展现了杜甫“诗史”风格的特点。诗中通过一个家庭的遭遇,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。
二、原文与简要解析对照表
句子 | 原文 | 解析 |
1 | 暮投石壕村,有吏夜捉人。 | 夜晚投宿在石壕村,官吏来抓壮丁。表现了战乱时的紧张气氛。 |
2 | 老翁逾墙走,老妇出门看。 | 老翁翻墙逃走,老妇开门查看。显示家庭成员因恐惧而四散。 |
3 | 吏呼一何怒!妇啼一何苦! | 官吏怒吼,老妇哭泣。突出官吏的凶狠和百姓的痛苦。 |
4 | 听妇前致词:三男邺城戍。 | 老妇诉说: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。说明家中青壮年已被征调。 |
5 | 一男附书至,二男新战死。 | 一个儿子捎信回来,另外两个已经战死。揭示战争带来的惨痛后果。 |
6 | 存者且偷生,死者长已矣! | 幸存的人只能苟活,死去的就永远结束了。表达对生死无常的无奈。 |
7 | 室中更无人,惟有乳下孙。 | 屋里没有其他人,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。进一步凸显家庭的凄凉。 |
8 | 有孙母未去,出入无完裙。 | 孩子的母亲还没离开,衣衫褴褛。反映生活贫困、无以为继。 |
9 | 老妪力虽衰,请从吏夜归。 | 老妇虽然年迈,请求随官吏回去。表现出为了家人而牺牲自己的精神。 |
10 | 急应河阳役,犹得备晨炊。 | 急着去河阳服役,还能准备早饭。暗示她将被带走,家庭彻底破碎。 |
11 | 夜久语声绝,如闻泣幽咽。 | 夜深后声音消失,仿佛听到低声哭泣。渲染出沉重压抑的氛围。 |
12 | 天明登前途,独与老翁别。 | 清晨继续前行,只和老翁告别。留下无限的悲凉与遗憾。 |
三、艺术特色
- 语言朴素自然:全诗不事雕琢,用最平实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情感。
- 结构紧凑:按时间顺序展开,情节层层递进,情感逐步加深。
- 情感真挚:通过对老妇一家的描写,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和对人民的同情。
四、思想内涵
《石壕吏》不仅是一首写实的诗作,更是杜甫忧国忧民情怀的体现。他通过一个小家庭的命运,揭示了战乱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,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