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频数的样本方差公式】在统计学中,方差是衡量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之间差异程度的重要指标。当数据以频数形式出现时,即某些数值重复出现多次,我们需要使用专门的公式来计算其样本方差。以下是对“频数的样本方差公式”的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关键内容。
一、基本概念
- 频数:指某一数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次数。
- 样本方差:反映样本数据波动大小的统计量,用于估计总体方差。
- 加权平均:在频数分布中,每个数值乘以其出现的次数(即频数),再求和除以总个数。
二、频数的样本方差公式
当数据以频数形式呈现时,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如下:
$$
s^2 = \frac{1}{n - 1} \sum_{i=1}^{k} f_i (x_i - \bar{x})^2
$$
其中:
符号 | 含义 |
$ s^2 $ | 样本方差 |
$ n $ | 总样本数(即所有频数之和) |
$ k $ | 不同数值的个数 |
$ f_i $ | 第 $ i $ 个数值的频数 |
$ x_i $ | 第 $ i $ 个数值 |
$ \bar{x} $ | 样本均值 |
此外,也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计算,即先计算加权平均值,再计算方差:
$$
\bar{x} = \frac{\sum_{i=1}^{k} f_i x_i}{n}
$$
然后代入上述方差公式。
三、计算步骤
1. 列出每个数值及其对应的频数;
2. 计算样本均值 $ \bar{x} $;
3. 对每个数值,计算其与均值的差的平方;
4. 将该平方值乘以对应频数;
5. 求和后除以 $ n - 1 $ 得到样本方差。
四、示例说明
假设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频数分布如下:
成绩 $ x_i $ | 频数 $ f_i $ |
60 | 2 |
70 | 3 |
80 | 4 |
90 | 1 |
步骤1:计算总样本数
$ n = 2 + 3 + 4 + 1 = 10 $
步骤2:计算样本均值
$$
\bar{x} = \frac{(60×2) + (70×3) + (80×4) + (90×1)}{10} = \frac{120 + 210 + 320 + 90}{10} = \frac{740}{10} = 74
$$
步骤3:计算方差
$$
s^2 = \frac{1}{10 - 1} \left[ 2×(60 - 74)^2 + 3×(70 - 74)^2 + 4×(80 - 74)^2 + 1×(90 - 74)^2 \right
$$
$$
= \frac{1}{9} \left[ 2×196 + 3×16 + 4×36 + 1×256 \right] = \frac{1}{9} (392 + 48 + 144 + 256) = \frac{840}{9} ≈ 93.33
$$
五、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公式 | $ s^2 = \frac{1}{n - 1} \sum_{i=1}^{k} f_i (x_i - \bar{x})^2 $ |
样本均值 | $ \bar{x} = \frac{\sum f_i x_i}{n} $ |
应用场景 | 数据以频数形式出现时,如考试成绩、调查结果等 |
特点 | 考虑了不同数值的出现频率,适用于离散数据 |
注意事项 | 分母为 $ n - 1 $,用于无偏估计 |
六、结语
在实际应用中,频数的样本方差公式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,尤其在处理分类或分组数据时。正确使用该公式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数据的离散程度,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。理解并掌握这一方法,有助于提升数据分析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