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行道之人弗受的上一句是什么】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,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经典语句,但对其出处和上下文不甚了解。其中,“行道之人弗受”这句话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,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。那么,它的上一句是什么?本文将对此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展示相关内容。
一、
“行道之人弗受”出自《孟子·告子上》中的一个寓言故事,用来说明人应当有选择地接受恩惠,而不是无条件地接受任何施与。这句话的意思是:“路过的行人不会接受。”强调了对恩赐的审慎态度。
该句的上一句是:“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。”意思是:“即使有丰厚的俸禄,如果不分辨礼义就接受的话。”
整段话的原文如下:
> “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,
> 行道之人弗受;
> 乡为身死而不受,
>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;
> 乡为身死而不受,
>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;
> 乡为身死而不受,
>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。”
这段话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行为,表达了孟子对“义利之辨”的深刻思考。
二、关键信息表格
语句 | 出处 | 原文位置 | 含义 | 上一句 |
行道之人弗受 | 《孟子·告子上》 | 第10章 | 路过的行人不会接受 |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|
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| 《孟子·告子上》 | 第10章 | 即使有丰厚的俸禄,也不分辨礼义就接受 | —— |
三、结语
“行道之人弗受”虽然简短,却蕴含着深刻的道德观念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外界的馈赠或诱惑时,应保持清醒的头脑,坚持原则与道义。通过对原文的理解,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孟子思想的核心——“义”高于“利”,做人要有底线,不能因小失大。
希望本文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经典语句的背景与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