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曲直汉语大词典】“曲直”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含义,既可表示事物的曲折与笔直,也可引申为是非、善恶、正误等判断。《汉语大词典》作为一部权威的汉语辞书,对“曲直”的释义进行了详细收录和解释,展现了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多重意义。
以下是对“曲直”一词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的释义及用法的总结:
一、基本释义
| 词语 | 释义 | 出处/例句 |
| 曲直 | 1. 弯曲与笔直。 2. 指事物的正误、是非。 3. 喻指人的是非、善恶。 4. 古代法律术语,指案件的是非曲直。 | 《说文解字》:“曲,象器曲也。” 《左传·昭公六年》:“狱之疑者,赦;刑之疑者,杀。” 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“断狱必以情,无令冤滥。此所以慎于曲直之间也。” |
二、引申义与文化内涵
“曲直”在古代文学、哲学和法律中都有广泛应用,常用来表达对事物本质的判断或对人性善恶的思考。
- 文学方面:如《庄子》中常用“曲直”来比喻人的行为与道德标准。
- 哲学方面:儒家强调“正直”,反对“曲意逢迎”,认为“曲直”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。
- 法律方面:古代司法注重“明辨曲直”,即公正地判断案件的是非对错。
三、现代使用情况
在现代汉语中,“曲直”仍常用于描述事物的性质或判断是非,但使用频率较古文有所下降。常见搭配有:
- 是非曲直:形容事情的真相或对错。
- 明辨曲直:指能够清楚地区分事情的是非对错。
- 曲直分明:形容判断清晰,不偏不倚。
四、总结
“曲直”一词不仅在语言上具有多义性,在文化与思想层面也承载了深厚的内涵。《汉语大词典》对其进行了系统整理,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这一词汇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应用。
表格总结:
| 项目 | 内容 |
| 词语 | 曲直 |
| 基本含义 | 弯曲与笔直;是非、善恶;法律上的判断 |
| 文化内涵 | 文学、哲学、法律中均有体现 |
| 现代用法 | 多用于描述是非、判断、正义等 |
| 典型搭配 | 是非曲直、明辨曲直、曲直分明 |
| 出处参考 | 《说文解字》《左传》《汉书》等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曲直”不仅是语言中的一个普通词汇,更是一个承载着历史与文化意义的词语。了解其含义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与深度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