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忆秦娥娄山关翻译及原文】《忆秦娥·娄山关》是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,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突破娄山关的激烈战斗场景。这首词不仅展现了革命者的英勇精神,也体现了毛泽东诗词中特有的豪迈与悲壮风格。
一、原文
> 忆秦娥·娄山关
> 毛泽东
> 西风烈,
> 长空雁叫霜晨月。
> 霜晨月,
> 马蹄声碎,
> 喇叭声咽。
> 雄关漫道真如铁,
> 而今迈步从头越。
> 从头越,
> 苍山如海,
> 残阳如血。
二、翻译
| 中文原文 | 英文翻译 |
| 西风烈 | The western wind is fierce, |
| 长空雁叫霜晨月 | The geese cry in the long sky, under the frosty morning moon. |
| 霜晨月 | Frosty morning moon, |
| 马蹄声碎 | The hooves of horses make a broken sound, |
| 喇叭声咽 | The bugles sound low and mournful. |
| 雄关漫道真如铁 | The mighty pass is as solid as iron, |
| 而今迈步从头越 | Now we take a step forward from the beginning again. |
| 从头越 | From the beginning, we cross over, |
| 苍山如海 | The green mountains are like the sea, |
| 残阳如血 | The setting sun is like blood. |
三、
《忆秦娥·娄山关》是一首充满战争气息和革命激情的词作。全词通过描绘清晨的寒风、雁鸣、马蹄声和军号声,营造出一种肃杀而紧张的氛围。后半部分则表达了红军不畏艰难、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。
- 艺术特色:语言简练,意象鲜明,情感深沉。
- 历史背景:创作于红军长征途中,反映了当时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。
- 思想内涵:表现了革命者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志。
四、表格总结
| 项目 | 内容 |
| 词牌名 | 忆秦娥 |
| 作者 | 毛泽东 |
| 创作时间 | 1935年 |
| 主题 | 红军突破娄山关的战斗 |
| 语言风格 | 简洁有力,富有画面感 |
| 情感基调 | 悲壮激昂,充满革命理想 |
| 核心意象 | 西风、雁叫、霜月、马蹄、喇叭、苍山、残阳 |
| 思想主题 | 不畏艰险、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 |
通过这首词,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作为诗人和革命领袖的双重身份,他用文字记录历史,也用情感激励人心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