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医精诚原文及译文】《大医精诚》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中的一篇重要序文,全文以高度凝练的语言阐述了医生应具备的道德修养与专业精神。其核心思想强调“医者仁心”,要求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,更要有高尚的品德,做到“精”与“诚”的统一。
一、
《大医精诚》全文虽短,但内涵丰富,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:
1. 医德为先:医生应以仁爱之心对待病人,不因贫富贵贱而区别对待。
2. 医术精湛:医生必须不断学习和实践,提高自身医学水平。
3. 慎于言行:医生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生命,必须谨慎对待。
4. 淡泊名利:医生不应追求名利,应以救人为己任。
5. 持之以恒:医学之路漫长,需持之以恒地钻研。
这些思想至今仍对现代医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二、原文与译文对照表
原文 | 译文 |
夫大医之体,欲得慈慧,忧人之疾,痛人之痛,乐人之乐,喜人之喜。 | 医生的本体,应当具有慈悲智慧,忧虑他人的疾病,痛苦他人的痛苦,快乐他人的快乐,喜悦他人的喜悦。 |
人命至重,有贵千金,一方济之,德逾于此。 | 人的生命极其重要,比千金还要珍贵。如果一方能救助他人,其功德就超过了千金。 |
夫为医之法,不得多语调笑,谈谑喧哗,道说是非,议论人物,非理毁损,詈骂傲慢。 | 医生的规矩,不能多嘴说笑,喧闹谈天,谈论是非,议论他人,无理贬低,辱骂傲慢。 |
看病须知,凡有疾厄来求救者,不得问其贵贱贫富,长幼妍蚩,怨亲善友,华夷愚智,普同一等,皆如至亲之想。 | 看病时要知道,凡是生病来求救的人,不要问他的贵贱贫富、年龄美丑、亲疏关系、种族智慧,都要一视同仁,如同对待亲人一样。 |
医者,当自慎其身,谨其所行,勿令彼有疑,致生怨咎。 | 医生应当自我约束,谨慎行事,不要让病人产生怀疑,导致怨恨和责怪。 |
大医精诚,誓愿普救含灵之苦。 | 医生要以精诚之心,发誓拯救众生的痛苦。 |
三、总结
《大医精诚》不仅是古代医学伦理的重要文献,更是现代医疗从业者应当铭记的道德准则。它强调了医生在技术之外,更需要具备一颗仁爱之心和严谨的态度。通过阅读与理解这篇文章,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,增强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。
在当今社会,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,医患关系也日益复杂,《大医精诚》的思想依然具有现实意义,值得每一位医疗工作者深入思考与践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