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无乃尔是过与的过】一、
“无乃尔是过与的过”这句话出自《论语·季氏》,原文为:“夫如是,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。既来之,则安之。今由与求也,相夫子,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,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,而谋动干戈于邦内。吾恐季孙之忧,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。”
其中“无乃尔是过与”意为“这难道不是你们的过错吗?”这是孔子对弟子冉有和子路的一种批评,指出他们没有尽到辅佐季氏的责任,反而在国家动荡时还谋划用武力解决问题。
这句话强调了责任与道德的重要性,提醒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应先反思自身,而非推卸责任。它不仅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仁政、德治的重视,也体现了对个人行为与社会影响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《论语·季氏》 |
原文 | “无乃尔是过与” |
含义 | 这难道不是你们的过错吗? |
背景 | 孔子批评弟子冉有和子路未能尽责,反而支持季氏用兵 |
主旨 | 强调责任意识与道德担当 |
思想内涵 | 儒家重德治,轻武力;强调自我反省与社会责任 |
现代启示 | 在面对问题时,应先反思自身,而非推卸责任 |
三、结语
“无乃尔是过与的过”不仅是古代圣贤对弟子的训诫,更是对后世为人处世的重要指导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矛盾与挑战时,应首先审视自身的责任与行为,而不是一味地归咎于他人或外部环境。这种自省精神,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