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乌合之众什么意思】“乌合之众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群没有组织、没有纪律、临时凑在一起的人。这个词语带有明显的贬义,通常用来批评那些缺乏理性、盲目从众的群体行为。
一、词语解释
项目 | 内容 |
拼音 | wū hé zhī zhòng |
出处 | 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今人皆弃其田庐,逐利而游,乌合之众,聚而不散。” |
释义 | 比喻无组织、无纪律、临时聚集的一群人,多用于批评群体的盲目性与非理性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描述社会现象或群体行为,如网络舆论、集会等。 |
近义词 | 乌合之众、一盘散沙、群龙无首 |
反义词 | 有组织、有纪律、团结一致 |
二、词语来源与演变
“乌合之众”最早出自东汉时期的《后汉书》,原意是指像乌鸦一样临时聚集在一起的群体,后来逐渐演变为对缺乏组织、盲目跟风人群的讽刺。
在现代社会中,“乌合之众”常被用来形容网络上的“键盘侠”、群体事件中的非理性行为等。它强调的是个体在群体中容易失去独立判断力,随大流、情绪化地行动。
三、现实应用
场景 | 应用举例 |
社交媒体 | 网络谣言传播时,大量网民未经核实就转发,形成“乌合之众”。 |
公共事件 | 如游行、抗议等活动中,部分参与者可能被情绪带动,做出过激行为。 |
商业营销 | 一些商家利用“乌合之众”心理,制造虚假热销氛围吸引消费者。 |
四、总结
“乌合之众”是一个具有强烈批判意味的词语,用来描述缺乏理性、组织松散、容易受情绪影响的群体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群体行为时,应保持独立思考,避免盲目从众。
通过理解这一概念,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群体行为,提升自身的判断力和理性思维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