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资讯 > 严选问答 >

关键期假说的提出和内容

2025-10-04 07:41:24

问题描述:

关键期假说的提出和内容,有没有人能看懂这题?求帮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04 07:41:24

关键期假说的提出和内容】关键期假说(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)是语言学和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,主要探讨人类在特定年龄段学习语言的能力。该假说认为,人类在生命早期存在一个“关键期”,在此期间学习语言最为容易,而一旦错过这一时期,语言习得能力将显著下降。

关键期假说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埃里克·伦纳伯格(Eric Lenneberg)于1967年提出,他在《生物基础与语言习得》一书中系统阐述了这一观点。他基于对脑损伤患者的研究以及对儿童语言发展的观察,指出大脑在青春期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,这使得儿童能够更自然地掌握语言。

随着研究的深入,关键期假说逐渐被应用于多个领域,包括第二语言习得、神经语言学和教育实践等。尽管该假说在学术界仍有争议,但其对语言教学和语言康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

关键期假说的提出和

项目 内容说明
提出者 埃里克·伦纳伯格(Eric Lenneberg),1967年
提出背景 基于对脑损伤患者和儿童语言发展规律的研究
核心观点 人类在生命早期存在一个“关键期”,在此期间语言习得最有效,之后能力下降
关键期时间范围 通常认为在青春期前(约12-15岁之前)
理论依据 大脑可塑性、语言神经机制的发展
应用领域 第二语言习得、语言康复、教育实践
争议点 有些人认为关键期并非绝对,成人也能有效学习语言
影响 推动了语言教学方法的改革,强调早期语言环境的重要性

关键期假说为理解语言学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,但也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。不同个体的语言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,如遗传、环境、教育方式等。因此,在实际教学和语言康复过程中,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,避免单一依赖关键期理论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