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惊涛拍岸下一句是什么】“惊涛拍岸”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《浪淘沙·九曲黄河万里沙》,原句为:“九曲黄河万里沙,浪淘风簸自天涯。如今直上银河去,同到牵牛织女家。”而“惊涛拍岸”则常见于苏轼的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中,原句为: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”
一、总结
“惊涛拍岸”出自苏轼的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,描绘了赤壁江水汹涌、波涛拍打岸边的壮丽景象,展现了自然的雄伟与历史的苍茫。其下一句是“卷起千堆雪”,形象地描述了浪花飞溅、如雪般洁白的景象。
为了更清晰地展示这一内容,以下以表格形式进行归纳: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 |
原文句子 | “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” |
下一句 | 卷起千堆雪 |
作者 | 苏轼(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画家) |
作品背景 | 此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,借赤壁之景抒发对历史英雄的缅怀和自身遭遇的感慨 |
意象分析 | “惊涛拍岸”象征自然力量的强大,“千堆雪”则形容浪花的洁白与激烈 |
二、内容说明
“惊涛拍岸”并非单独成句,而是整首词中的一个画面描写。它通过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语言,将读者带入赤壁江边的壮阔场景。这里的“惊涛”指的是巨大的浪涛,“拍岸”则是浪花撞击岸边的动作,两者结合,形成强烈的动态感。
“卷起千堆雪”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画面感,用“千堆雪”来形容浪花飞溅的样子,既贴切又富有诗意,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江水翻腾、白浪滔天的气势。
在文学创作中,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,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。苏轼在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中,借景抒情,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以及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。
三、结语
“惊涛拍岸”的下一句是“卷起千堆雪”,出自苏轼的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。这句诗通过极具表现力的语言,描绘了赤壁江水的壮丽景象,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名句。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艺术表现来看,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