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齐大非偶出处于哪里】“齐大非偶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。这个成语的本义是“齐国的大夫不是我的配偶”,后来引申为“身份地位悬殊,难以匹配”。在现代语境中,“齐大非偶”常用来形容男女双方因门第、身份或地位差异太大,难以成为合适的伴侣。
一、出处原文
根据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记载:
> “齐大非偶,吾将聘焉。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:齐国的大夫不是我所能匹配的,我将要向他求婚。
这里的“齐大”指的是齐国的某位大夫(具体是谁已不可考),而“非偶”则是指“不是我的配偶”,即身份悬殊,无法匹配。
二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齐大 | 指齐国的大夫或贵族 |
非偶 | 不是配偶,比喻身份不相称 |
成语整体含义 | 形容身份、地位差距过大,难以匹配 |
三、使用场景
该成语多用于描述婚姻或恋爱关系中因家庭背景、社会地位差异而导致的不匹配现象。例如:
- 一个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爱情,常被说成“齐大非偶”。
- 在古代,这种说法也常用于劝阻门不当户不对的婚配。
四、相关典故
在《左传》中,“齐大非偶”原本是鲁国大夫对齐国大夫的谦辞,表示自己不敢高攀。后世逐渐演变为一种带有讽刺意味的说法,用来形容现实中的门第之别。
五、现代应用
如今,“齐大非偶”虽然不再常用,但在文学作品、影视剧中仍可见其影子,尤其在描写古代婚恋题材时,常用来渲染人物之间的阶级差异和情感冲突。
总结表格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齐大非偶 |
出处 | 《左传·桓公二年》 |
原文 | “齐大非偶,吾将聘焉。” |
含义 | 身份地位悬殊,难以匹配 |
使用场景 | 婚姻、恋爱中门第差异大的情况 |
现代用法 | 多用于文学或历史题材中,表达阶级差异 |
词义演变 | 从谦辞到讽刺性表达 |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“齐大非偶”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,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婚姻与身份关系的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