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弟子规》是中国古代一本重要的儿童启蒙读物,它以儒家思想为基础,教导人们如何做人、行事和待人接物。以下为《弟子规》的全文及其现代汉语翻译:
入则孝,出则悌。
在家要孝顺父母,在外要尊敬兄长。
父母呼,应勿缓;父母命,行勿懒。
父母呼唤时,应及时回应;父母有命令,应立即执行。
父母教,须敬听;父母责,须顺承。
父母的教诲,要恭敬地聆听;父母的责备,要虚心接受。
冬则温,夏则凊;晨则省,昏则定。
冬天要让父母温暖,夏天要让父母凉快;早晨向父母请安,晚上向父母问安。
出必告,反必面;居有常,业无变。
出门前要告知父母,回来后要当面禀报;居住的地方要有规律,职业不要随意变动。
事虽小,勿擅为;苟擅为,子道亏。
事情虽小,不要擅自去做;如果擅自去做,就失去了做子女的本分。
物虽小,勿私藏;苟私藏,亲心伤。
物品虽小,不要私自收藏;如果私自收藏,就会伤害父母的心。
亲所好,力为具;亲所恶,谨为去。
父母喜欢的东西,尽力去准备;父母厌恶的东西,小心去除。
身有伤,贻亲忧;德有伤,贻亲羞。
身体受伤,会让父母担忧;品德受损,会让父母蒙羞。
亲爱我,孝何难;亲憎我,孝方贤。
父母喜爱我,孝顺并不难;父母讨厌我,还能孝顺才是真正的贤能。
亲有过,谏使更;怡吾色,柔吾声。
父母有过错,要温和地劝谏使其改正;态度要和蔼,语气要柔和。
谏不入,悦复谏;号泣随,挞无怨。
如果劝谏不被接受,等父母高兴时再劝;哭着恳求,即使被打也不怨恨。
亲有疾,药先尝;昼夜侍,不离床。
父母生病时,药要先尝过温度;日夜伺候,不离开床边。
丧三年,常悲咽;居处变,酒肉绝。
父母去世后,守丧三年,经常悲伤哽咽;居住环境改变,戒掉酒肉。
丧尽礼,祭尽诚;事死者,如事生。
丧事要依礼办理,祭祀要真诚;对待逝者,要如同他们在世一样。
兄道友,弟道恭;兄弟睦,孝在中。
兄长要友爱,弟弟要恭敬;兄弟和睦相处,孝道就在其中。
财物轻,怨何生;言语忍,忿自泯。
把财物看轻,怨恨从哪里产生;言语能够忍耐,愤怒自然消散。
或饮食,或坐走;长者先,幼者后。
吃饭、坐卧、行走时,年长者优先,年幼者随后。
长呼名,对勿呼;长无言,退恭立。
长辈呼唤名字时,不应直呼其名;长辈没有说话时,要恭敬地站立一旁。
尊长前,声要低;低不闻,却非宜。
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轻;声音太低让人听不见,是不合适的。
进必趋,退必迟;问起对,视勿移。
进门时要快步上前,退出时要缓慢退后;长辈问话时要回答,目光不要四处游移。
事诸父,如事父;事诸兄,如事兄。
对待叔伯等长辈,要像对待父亲一样;对待堂兄表兄等同辈,要像对待兄长一样。
以上是对《弟子规》的全文翻译。这本书虽然篇幅短小,但涵盖了做人、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,对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深远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