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百尺竿头原文介绍】“百尺竿头”是一个源自佛教禅宗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在取得一定成就后仍不满足,继续追求更高的境界。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维的《送玄中上人》诗中,后被广泛引用并流传至今。
一、原文出处
| 项目 | 内容 |
| 出处 | 唐代王维《送玄中上人》诗 |
| 原文句子 | “百尺竿头须进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。” |
| 作者 | 王维(唐代著名诗人) |
二、成语释义
| 词语 | 解释 |
| 百尺竿头 | 比喻极高的境界或成就,也指已经达到了很高的位置。 |
| 须进步 | 表示在达到高处之后,仍需继续努力,不能止步。 |
| 十方世界 | 泛指整个宇宙或所有空间,象征广阔无边的境界。 |
| 是全身 | 意思是说,真正的修行者应能超越自我,融入万物之中。 |
三、引申意义
“百尺竿头”不仅用于描述个人的修养和修为,也常用于鼓励人们在取得一定成绩后,不要自满,要不断进取,追求更高的目标。这一成语强调的是“不断超越”的精神,具有积极向上的寓意。
四、使用场景
| 场景 | 应用示例 |
| 学习 | 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后,仍需不断努力,做到“百尺竿头”。 |
| 工作 | 职场中取得一定成就后,不应停滞,而应追求更深层次的发展。 |
| 修行 | 修行者在达到一定境界后,仍需精进,不可自得。 |
五、相关成语对比
| 成语 | 含义 | 与“百尺竿头”的关系 |
| 更进一步 | 比“百尺竿头”更进一步 | 与“百尺竿头”有相似含义,强调持续进步 |
| 自满自足 | 指满足现状,不再进取 | 与“百尺竿头”形成对比,提醒不要止步 |
| 青出于蓝 | 比喻学生超过老师 | 与“百尺竿头”有异曲同工之妙,强调超越 |
六、总结
“百尺竿头”出自唐代王维的诗句,原意是劝人修行不止,追求更高境界。它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激励,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“不断进取”的精神。在现代生活中,这一成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取得成绩后,仍要保持谦虚和奋斗的态度,追求更高的目标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