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定海神针是什么意思】“定海神针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源自中国古典文学《西游记》中的故事。在小说中,定海神针是东海龙王的镇海之宝,原本是一根巨大的铁柱,后来被孙悟空拔出,成为他的如意金箍棒。因此,“定海神针”最初指的是这根能稳定海洋、镇压水患的神奇神器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“定海神针”逐渐演变为一个比喻性词语,用来形容在动荡或混乱的局面中起到稳定作用的关键人物、事物或方法。它强调的是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力量,使局势趋于平稳。
一、
“定海神针”原指《西游记》中用于稳定海洋的神器,后引申为在复杂或动荡环境中起关键稳定作用的人或事物。常用于形容在危机中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核心力量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 |
| 出处 | 《西游记》 |
| 原意 | 东海龙王的镇海神器,象征稳定和力量 |
| 引申义 | 在动荡局面中起关键稳定作用的人或事物 |
| 使用场景 | 描述在危机、混乱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 |
| 常见用法 | “他是公司发展的定海神针。” |
| 近义词 | 中流砥柱、支柱、核心力量 |
| 反义词 | 摇摆不定、不稳定、动摇者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定海神针”不仅是一个文学形象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,代表着稳定与力量,在现代语境中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,强调核心作用的重要性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