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微言大义名词解释】“微言大义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夫观其文而察其心,虽微言大义,亦可得也。”原意是指用简短精炼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或重大的意义。后世多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论虽然字句不多,但内容深刻、意义重大。
一、
“微言大义”强调的是语言的精炼与思想的深刻性。它不仅是对语言表达的一种要求,更是对思想深度的体现。在文学、哲学、政治等领域中,“微言大义”常被用来赞美那些言简意赅、寓意深远的作品或言论。
该词具有以下特点:
- 语言简练:不冗长,不啰嗦。
- 意义深远:蕴含哲理、道德或历史价值。
- 形式多样:可以是诗句、格言、政论、散文等。
- 影响广泛:常被引用、传承、研究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项目 | 内容说明 |
| 成语出处 | 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 |
| 字面意思 | 微小的语言,包含重大的意义 |
| 现代含义 | 指语言简练但内涵深刻,寓意深远 |
| 使用场景 | 文学、政治、哲学、教育等领域 |
| 表达方式 | 可以是诗、文、格言、议论等形式 |
| 典型例子 | 如孔子《春秋》、韩非子《五蠹》、诸葛亮《出师表》等 |
| 作用与价值 | 强调语言的力量,倡导简洁明了的表达,传递深层思想 |
| 延伸意义 | 鼓励人们在表达时注重思想深度,避免空洞无物 |
三、结语
“微言大义”不仅是一种语言风格,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的体现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能够做到“微言大义”,既是智慧的体现,也是对语言和思想的尊重。无论是写作还是日常交流,掌握这一理念,都能让表达更有力量、更有深度。


